昔日星星之火,今已成燎原之势。
2014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仅有7.85万辆,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1200万辆,十年增长超过百倍之多。
中国市场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也从2014年的不足4GWh,大幅度增长至如今的超过400GWh,规模扩大超过了惊人的100倍。
所有令人骄傲振奋的突破和成就,看似云淡风轻寥寥数语,背后都是电池产业人数不尽的焚膏继晷、汗流浃背和勇毅前行。
耀眼的数字背后,实际上2024年这一年并不平坦。随着产业供需错配,价格战频发,动力、储能电芯价格在去年年底,较去年年初下跌超30%。伴随着价格战,随之而来的是产业链“内卷式”恶性竞争加剧。
2024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,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。要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、独角兽企业。要强化行业自律,防止“内卷式”恶性竞争。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,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。
不仅内部竞争激烈,外部的环境挑战也在加剧。2024年,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的临时反补贴关税,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%关税,对电动汽车电池和关键矿物加征25%的高额关税,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链被蒙上一片阴霾,也直接影响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。
但值得欣喜的是,这一年,中国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并没有被挑战和压力吓退,而是愈发坚毅,通过创新寻求破局。
2024年,固态电池成为业界焦点,宁德时代、亿纬锂能、比亚迪、国轩高科、孚能科技、欣旺达、力神电池、瑞浦兰钧、正力新能、比克电池等中国新能源电池企业,陆续公布半固态、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,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速,助力新能源汽车、无人机等市场更优发展。
2024年,电动无人机、eVTOL、电动飞行汽车等低空电动交通工具开始兴起,作为“心脏”的动力电池技术快速迭代,推陈出新,支撑万亿低空产业蓬勃发展,同时也为新能源电池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增长赛道。
2024年,锂电产业链开始进入良性发展新阶段——“电池企业定义电池”的新时代,不同电池企业通过技术、产品创新,发布多元化的电池系列解决方案,不断拓宽锂电应用新边界,培育增长新动能。
2024年,出海成为电池产业链主流企业必修课。宁德时代、亿纬锂能、远景动力、国轩高科、欣旺达、瑞浦兰钧、中创新航等电池企业陆续宣布海外建厂,磷酸铁锂电池超级工厂落地欧洲;当升科技、容百科技、贝特瑞、天赐材料、新宙邦、恩捷股份、昆仑新材、湖南裕能、杉杉股份、常州锂源等锂电材料企业,陆续到海外建设大型材料基地;先导智能、利元亨、赢合科技、逸飞激光、誉辰智能等锂电装备企业,陆续拿下海外市场订单。中国电池企业出海,背后带着一群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,这也是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一大特色。
追风赶月莫停留,平芜尽处是春山。进入2025年,电池产业人即将跋涉新的征程,相信锂电产业会更加理性、良性,我们也期待产业链上下游携手共进,实现共赢。让我们满怀希望,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,迈进2025,共同推动产业蓬勃发展。
来源:电池中国